在养殖过程中很多养殖户对以下这些问题都感到困惑不解?
1. 为什么淡水养殖对虾成活率低于海水养殖?
2. 为什么有些虾壳一直发软,难以硬起来?
3. 为什么对虾在大量脱壳后容易发病?
4. 为什么对虾会出现肌肉发白、抽筋等现象?
5. 为什么塘水很不稳定,极容易发生倒藻?
6. 为什么抓虾时会出现红体现象,剩余的虾很容易发病?
其实以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水体中矿物质的缺乏!!!
注解:矿物质是对虾重要的营养组成部分,也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。在养殖过程中,养殖动物能从水环境中通过鳃、体表、肠等直接吸收矿物质,但在集约化养殖模式下,许多元素必须进一步外源补充才能满足需求。
对虾养殖过程中矿物质缺乏,不仅会影响对虾的脱壳和硬壳速度,导致对虾生长缓慢,同时也会影响水体中藻类的繁殖。在集约化高密度的养殖池塘中,仅仅靠饲料和水体来补充还是不够的,而且水体中各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快,总碱度、PH和硬度的变化预示着微量矿物质缺乏。在对虾养殖过程中,需要经常对水体中的矿物质进行补充,确保对虾养殖生态系统平衡稳定,从而促进藻类繁殖、水质的稳定、对虾的正常生长。
然而不同矿物质在对虾养殖中都扮演的什么角色?
目前,在淡水养殖中,钙 镁 钾 等矿物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。
钙
钙(Ca+)是动物骨骼、甲壳及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元素,对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、碳水化合物的转化、细胞的通透性以及氮磷的吸收转化等均有重要影响。
钙离子缺乏会导致虾软壳、退壳不遂、应激,长期缺乏会导致虾花身,麻身,虾壳不顺滑,长时间缺乏更是会导致虾类长不大、长不齐,大量死亡等问题。
钙离子可以降低重金属离子和金属离子的毒性。
镁
镁(Mg+)是叶绿素中的成分,各种藻类都需要镁。镁在糖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。缺镁会导致RNA的净合成停止,氮代谢混乱,还会影响对钙的吸收。
镁离子的缺乏会导致对虾吃料慢,活力差,新陈代谢减速等等危害,严重时会影响对虾正常生长,长期缺乏更是会导致虾不大,暴死等危害。
钾
钾(K+)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和健康所必须的矿物元素,对对虾成活率、生长及ATP酶均有显著影响。由于低盐度水体中钾离子含量太低,会对对虾的生长和存活产生重大影响。
钾离子缺乏会导致对虾抵抗力下降,对外界的抗应激能力下降,长期缺乏更是会导致对虾抽筋,抗应激能力差,红须红尾。
盐度胁迫下,不同钾离子浓度试验结果表明,南美白对虾在不添加钾离子即K0组,累计死亡率达到了78+5.2%,显著高于K10、K2、K40、K80组,由此可见,在南美白对虾养殖生产过程中,适量添加正大钾速补有助于提高对虾的抗应激能力和存活率。
那么水体中钙镁钾离子含量多少才比较合适呢?
在养殖过程中该如何补充水体中的矿物质呢?
一般对虾脱壳过程从傍晚开始,持续到第二天早上。因此,在晚上补充矿物质更有利于对虾对矿物质的吸收利用,促进对虾硬壳,保护虾体。对虾一般会在农历初一、农历十五进行大量褪壳,所以在褪壳前补充虾体所需的矿物质是必不可少的。正大钙速补、钾速补含有对虾生长所需的多种矿物质,可为对虾养殖提供安全保障。